《人权研究》第20卷
时间:2022年04月10日 22:49        发布人:        浏览:

 

 

目录

权利发展

权利、利益与德性——1990年代权利观念发展之反思 / 黄涛

引言

一、权利的利益化及其发展

二、权利的怀疑论

三、良知、德性与权利

结语


当代中国人权研究状况考察(1991-2016)——以CNKI代表性期刊论文为视角 / 刘志强

一、当代中国人权研究状况的实证分析

二、当代中国人权研究的特点

三、当代中国人权研究的反思

结语


中国人权发展的自主性 / 张静

一、引言

二、中国人权发展自主性空间的构成要素

三、中国人权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

四、中国人权的自主发展能力

五、结语


健康权的历史建构 / 刘碧波

一、引言:超越健康权的“教会史学”

二、健康权的史前史:国家、健康与权利

三、健康权的诞生、沉寂与复苏

四、健康权的争议与发展:规范“基准”与内在张力

五、结语


文化视域下的人权

传统中国文化视域中当代权利观念的反思与重构 / 陈宏霞

一、问题的提出

二、以权利为基础的西方自由主义权利观念及其困境

三、“权利”故事的另外一种叙述:传统中国的国人与村民

四、不完全义务与新权利图景的构建

五、结语


论人权之正义根基与价值品格:中道 / 贾永健

一、普遍压制人欲的“前人权时代”

二、全面解放人欲的“人权时代”

三、“人权时代”的人欲过度膨胀问题

四、迈向中道正义的“普遍自由时代”

五、结语


论立法者-主权者视角下的现代西方人权问题  /董静姝

一、立法者视角下的现代西方人权问题

二、主权者视角下的现代西方人权问题

三、结语:从立法者到阐释者


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护

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权利属性:程序主体权 / 欧丹

一、引言

二、作为程序主体的当事人

三、当事人程序主体的三个层次

四、当事人程序主体权的意义与内涵

五、结语


论“以审判为中心”背景下的刑事指控体系的完善 / 秦勇、薛乃忠

一、审判中心主义的实质内涵

二、“以审判为中心”可能带来的变革

三、“以审判为中心”背景下刑事指控工作面临的挑战

四、“以审判为中心”背景下刑事指控体系的改革与完善

五、结语


美国强奸盾牌规则的法理基础及实践效果 / 吴慧敏

引言

一、强奸盾牌条款的立法背景及目的

二、改革路径的学理探索

三、实践效果的研究

结语


特定人群权利保障

论民族互嵌式结构中少数民族教育平等权的主题转向 / 杜建明

一、何种教育平等权?

二、理论与现实:少数民族教育平等权的中国方案

三、民族互嵌式结构对少数民族教育平等的挑战

四、新时期少数民族教育平等权的主题转向


国际体育运动中跨性别运动员的人权保障 / 刘雪芹

一、国际体育运动发展中的性别和人权

二、跨性别运动员的人权保障根据

三、国际体育运动中跨性别运动员权益保障的发展:以性别检查为主线

四、跨性别运动员人权保障的典型案例

五、结语


评论与译介

永久和平规划下的世界公民法权——基于康德群己观念的阐释 / 周力 聂清雨

一、追问基本问题:“和平是什么”的意涵

二、康德的回应:法权担保的和平规划

三、德性立法的“惊险一跃”

四、回答基本问题:和平规划下世界公民的伦理约束与个性表达


阿马蒂亚·森能力理论的权利意蕴 / 董骏

一、导言

二、能力预设:聚焦人际异质性现实

三、能力概念:支持一种宽广的权利基础

四、能力框架:指向权利实现的理论架构

五、结语


人权起源的国际政治学——评《最后的乌托邦:历史中的人权》 / 魏磊杰

一、如何妥恰地界定人权?

二、人权起源的国际政治逻辑

三、人权史的祛魅与人权未来之走向


尊严与人权的概念重构/劳拉·瓦伦蒂尼 / 何晓斌

一、引言

二、尊严与人权

三、人权的政治功能

四、尊严、人权与国家权力

五、反对意见

六、结语


一种请求权的混合理论 / 戈珀尔·史瑞尼瓦森 刘小平译 任颂瑶校

《人权研究》创刊于2001年,系山东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理论性刊物,被连续收录为CSSCI来源集刊。